English

以文学的形式抵达

2000-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丹 娅 我有话说

世界是上帝写下的一本书,这是周宁博士描绘中世纪欧洲人世界观时写下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开始,他为世界也写下了一本书:《光来自东方》(“人海诗韵”艺术文化散文丛书,海天出版社,1999)。无法想像他怎么会在人们有意无意地介入几乎已成为传统式时尚的欧风美雨喧嚣间,披坚执锐,逆西风而行,潜入那片沉沦在历史话语之下的历史。

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复兴与地理大发现,成就了那个伟大的时代……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而一切,都开始于那一次荒唐的旅行。地理大发现无疑是旅行收获到的最直接果实,在以后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一次次无比生动地看到众多欧洲的“乡巴佬”们,如何从遥远的神话般的东方归来,摇身一变为身缠万贯的上等人,东方在这个层面上圆满了他们夸耀于世的英雄梦与发财梦,沉沦为他们经历冒险与掠夺的游戏场,成全了他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文明——饱含优先与优胜的双重意味——东方的历史从此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他们激动而近乎饥不择食地粗暴啃嚼地理大发现这枚果实之后,有谁在那强势话语迸发后的残渣余沫之中,言说那一枚被舔食的更甜蜜而细腻的果实:古老文明的东方文化,曾经是怎样介入西方现代化的初始之中,构成它不可或缺的动力渊源与影响因素?

这其实是周宁一次逆向历史探秘的思想旅行后产生的一连串质疑,它们看起来其实更像是一串从天而降的神奇灵感:他们为什么对一种被否定与遗忘了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为什么突然放弃信仰中完满的基督教世界,渴望探寻在地图上找不到海洋与土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机诱使人文主义者的冒险家们出海?是何种观念令世俗精神挑战基督禁欲,追求现世幸福?是什么历史机遇,发展了经济贸易,纵容了君权对抗教权?一个对人类历史构成深远影响、万古流芳的伟大时代正孕育其中并横空出世,而一些事实则被日益茁壮的西方傲慢与偏见藏匿深渊。终于,在周宁的笔下,穿越数世纪的暗层,照彻了我们置身之地。我们终于能够看见,东方高度的文明、深厚的财富、广袤的土地,无限的君权,其辉煌灿烂,其美伦美奂,是如何通过惊惧交集的西方旅行者的传说文本,成为欧洲人认识自我,改变观念,追求新生活的一缕启蒙之光;同时,我们也能够看见,关于契丹形象的传说,如何通过西方人集体无意识的心灵之镜,改变了东方文化的本质本相,成就了西方对东方的幻想与误读,最终沦落为无声的影响。

是的,如果说,在思想探秘旅行中收获历史叙述之下的发现,是构成这本书最具阅读价值之所在的话,那么,不断地从一个发现抵达另一个发现的言语途径,则是本书最为迷人的地方。当周宁从本书第一章面对历史话语文本的重述与再现开始,他就不能不表现他的文化与文本的双重思考与双重自觉:他将通过怎样的言说途径令阅读者与他一起抵达本书的论证核心?当下泛滥成灾的概念演绎,真的可以成为通向学问理论的路标?当我们连篇累牍运用不知从哪里贩进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时,不知到底是我们在说概念,还是我们被概念所说?我们深陷用语言制造出来的“再生性事实”(韩少功语)成为我们思想的(可悲?)事实中洋洋自得。当周宁选择无路之路的思想探秘与文化发现的同时,实际上也就决定了他在此书中开始的言说实践:众多个人经验文本将被重新浮出历史文化概念的层面。因此,在这里,形象与理论的力量同样重要,想像力与思辨能力必相得益彰。勇敢的理性思辨与冷静的形象复原,交织成这本书十分特异的言说姿式与风格。

周宁似乎更感兴趣的是他介入此次勇往精进思想之旅中的一些文学元素:体验/经验、感觉/形象、升华/情感在描述中具有的内在功用;担忧的是这种功用是否会破坏了思辨过程的严密性与统一性。即使是从直觉出发,我们也完全可以判断这样一个的事实:缺乏想像力与缺乏推理能力,对于不同寻常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探险旅行,都是致命的。但就周宁本人的文本实践来说,也许正是出于这种担忧,造就了这样一个堪称意外的艺术效果:论证的思想核心不仅是以层进式的同时还是以主旋律式的构成全方位的回应。而就周宁本人的文本自觉来说,也许只有以此避开概念做就的理论思维圈套,同时才可能避开文化话语的圈套。换而言之,没有这样的言说,也就不可能有处处闪烁在言说中可谓精妙绝伦——因篇幅所制,无法在此呈列以供诸君先睹为快,无奈做此广而告之——一定令你拍案叫绝的揭示,正是这些揭示引领我们顺理成章地与描述者周宁最终抵达东方之光的发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